“飛越”武陵山·彭水篇丨如詩如“畫” 給你“養心的彭水”
2025-06-27 06:30:4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核心提示:
高鐵一動,變幻時空。渝廈高鐵重慶段的“開跑”,既為重慶向外“伸長”打開新的通路,也為經重慶東站東出的渝東南區縣插上了“飛越”武陵山的翅膀,這條硬核高鐵是旅游動線,串起一路好風景;是交通射線,往來武陵更便捷;還是致富快線,產城融合機會多。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深入被這條高鐵垂青的南岸、巴南、南川、武隆、彭水、黔江等區縣探訪,為你全方位解析“飛越”武陵山創造的發展新場景和新動能。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羊華)坐擁武陵山和烏江,造就了彭水的山清水秀;獨特的苗家文化,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民族融合的活力。渝廈高鐵開通,“一堂課”時間飆攏重慶中心城區,為“養心”彭水帶來了新動能和發展潛能。
山水+ 寫好風光旅游文章
地處武陵山區的彭水,依山傍水,看山,首推摩圍山;觀水,則有阿依河和烏江畫廊,大美山水成就了這座旅游名城。
摩圍山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3萬個,被譽為“懸在云端上的氧吧”,是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森林康養基地,也是“養心彭水”的重要載體。
彭水縣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告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摩圍山有一線天地縫、百里石林、千仞絕壁、萬丈天坑等自然景觀,同時也是度假和避暑勝地,已建成度假村、運動公園、云頂寺、摩圍觀唐、少數民族傳統體訓中心、30公里步游道等多項綜合性休閑度假產品和體驗項目。
為了更好地發掘這座山的“養心”功能,該縣投資3.5億元,建設了“摩圍山康養基地項目”,總建筑面積71839,建筑風格為傳統唐代民居風貌,項目由32間臨街配套商業、5 棟四合院、18 棟多層洋房、1 棟綜合樓組成,共有 581 套康養避暑旅居房。
阿依河作為5A級景區,峽深谷高,河水清幽,有著“天下第一自助漂”的美譽,除漂流之外,景區還有室外觀光電梯、竹筏放歌、青龍洞等特色打卡體驗。

烏江畫廊,源自“千里烏江,百里畫廊”,其最精美部分是烏江彭水段,以其壯美的自然風光,成為游客爭相打卡勝地。烏江蜿蜒至彭水縣城,更是幻化出迷人的夜景,每到華燈初上,游船和流燈光就會將城市裝典得光溢彩。
依托好山好水,彭水打造出具有獨特辨識度的山水旅游產品和文旅高質量發展底座。
文化+ 挖掘民族文化魅力
彭水是“世界的苗鄉”,寫好了民族融合文章,還為文旅興縣提供了支撐。
作為全市唯一以苗族為主和全國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民族融合是彭水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為此,該縣以苗食、苗繡、苗藝、苗歌、苗舞、苗醫、苗藥、苗寨、苗城“九苗”和康養、文養、禪養“三養”文章為抓手,闖出了一條“苗文化IP”賦能文旅產業發展的新路,其中的重要載體是4A級景區——蚩尤九黎城。

咚咚咚……在一陣急促的鼓點聲中,彭水蚩尤九黎城緩緩打開城門,向游客揭開神秘的面紗。開城儀式,已成為“早場”旅游的重要活動;為了變過境游為過夜游,該縣還為九黎城引入了夜游項目,“夜市、夜食、夜展、夜秀”等主題場景,實現天天有活動,周周有亮點,游客也與日俱增。
除了豐富人文游的場景,彭水還注重舉辦活動來“引流”,譬如一年一度的“一節一賽”,由烏江苗族踩花山節暨中國·彭水水上運動大賽組成。
“一節一賽”歷經14年,彭水將其打造成了縣域文化IP品牌。為提升外界對彭水的文化感知,該縣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文化和美食文化為抓手,加以統籌打造,并在一節一賽這樣的窗口進行充分展示。
“我們緊扣‘世界苗鄉·養心彭水’品牌定位,通過‘一節一賽’這個窗口,向世界展示彭水傳統文化的魅力。“彭水縣相關負責人告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五一、端午以及‘一節一賽‘,有力提升了旅游的人氣,全縣旅游創收同比超過兩倍,高鐵的到來,必將進一步提升旅游產業。
產業+ 培育IP級彭水好禮
彭水”養心“不止于風景。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來到喬梓鄉“長壽村”,著名的太極“不老泉”飲用水廠就坐落于此,該公司生產總監林榜建透露,水源來自神仙洞,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公司注冊資金9000萬元,140余名員工大多是村里的農戶,在企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彭水工業園區,則有一家因生產和運營“粉絲”而“漲粉”的企業——重慶苗薯農業有限公司,其拳頭產品彭水晶絲苕粉,因品質高而被譽為苕粉中的“貴族”。
“武陵山上種紅薯,烏江河畔打粉條。苗鄉非遺世代傳,重慶火鍋少不了。”一段俗語道出了彭水晶絲苕粉的前世今生。
傳統手藝、現代工藝和出圈的推廣,使得彭水晶絲苕粉成為各大食品展會的人氣產品。
彭水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晶絲苕粉不僅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還是該縣文旅的重要IP。隨著高鐵時代的開啟,,彭水將發揮高鐵“乘數效應”,提速打造生態綠色產業集群,立足“山水”優勢,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奉上彭水苕粉、白茶、蜂蜜等“苗鄉好禮”,推出九黎苗韻、烏江夜游等文旅IP,打造彭水“洪崖洞”消費新地標,加快山區民族地區強縣富民現代化建設步伐,讓游客朋友“慢下來、留下來、還想來”。
高鐵+ 新城提速老城提質
站”城“融合,讓彭水跑得更快更遠。
彭水高鐵站緊鄰主要景區之一的蚩尤九黎城,有了這條大動脈,重慶中心城區游客“一堂課”時間就可以無縫換“城”,能夠顯著帶動當地文旅產業迭代發展。
從彭水高鐵站出來,一條全新旅游大道正在做最后的完善,通車后會分別接駁縣城和九黎城方向。有了高鐵的賦能,彭水旅游更加便捷。

彭水旅游為此也做好了準備。從重慶中心城區到彭水不過四十多分鐘,南川、武隆、黔江等武陵山沿線的區縣均十多分鐘車程,渝廈高鐵堪稱是“公交化”旅游專線。為了滿足游客隨到隨游的需求,彭水構建了全天候、全場景旅游,白天“山里轉”“水里耍”,晚上打卡烏江夜游,進一步豐富了彭水旅游的產品鏈條。
彭水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將提速打造山地特色韌性城市,統籌老城提質、新城提速、景城提韻,打造充滿苗鄉風情、人文韻味的精美宜居山水之城。同時,發揮高鐵”重塑效應”,提速打造改革創新開放平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數字重慶建設和重點領域改革“雙輪驅動”,加快構建包括渝廈高鐵在內的“一江二鐵五高速”對外開放大通道,持續優化“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有諾必踐”營商環境,有效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匯集彭水,將高鐵紅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