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武陵山·巴南篇丨前程似“景” 融匯“開放的巴南”
2025-06-27 06:30:1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核心提示:
高鐵一動,變幻時空。渝廈高鐵重慶段的“開跑”,既為重慶向外“伸長”打開新的通路,也為經重慶東站東出的渝東南區縣插上了“飛越”武陵山的翅膀,這條硬核高鐵是旅游動線,串起一路好風景;是交通射線,往來武陵更便捷;還是致富快線,產城融合機會多。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深入被這條高鐵垂青的南岸、巴南、南川、武隆、彭水、黔江等區縣探訪,為你全方位解析“飛越”武陵山創造的發展新場景和新動能。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攀)渝廈高鐵,破曉而來。這條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關鍵一橫,重新定義著山城的時空版圖。從重慶東站出發,第一站便來到巴南區,重慶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行政區。順著軌道延伸的方向,一座千年古邑的蛻變已然加速——一場關于時空、產業、人文的深刻重構在這里活力上演。
時空重鑄
躍入全國高鐵網的“快車道”
老巴縣,最重慶!
在巴南惠民街道,巴南高鐵站房如云篆山起伏的剪影,6000平方米空間內,“巴風渝韻”的設計語言已融入鋼骨。
從這里出發,到重慶東站僅需11分鐘。更廣闊的“時空圈”隨之形成,1小時輻射成都,3小時直抵長沙、武漢、昆明、西安,6小時直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巴南,由此躍入全國高鐵網的“快車道”。

“這里不再只是過境地,而是無數人奔赴的目的地。”巴南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列車啟動,車窗倒影中,城市“森林”快速后退,巴南山清水秀美麗風景徐徐展開。移步巴南站房之外,驅車不到20分鐘即可到達定心茶園。
在這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尖在茶青上起舞,茶宴上的茶油燜雞升騰熱氣,茶園負責人張節明忙進忙外,熱情招待八方游客,最大的感受是:“來這里的游客越來越多了。”
作為地道的巴南人,張節明深耕茶園50年,將40畝茶園發展成如今的3000畝。50年匆匆而過,張節明也見證這片土地的巨變。

“以前,從惠民街道上山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肥料全靠肩挑背扛,一趟就要五十多分鐘。”今年,他已步入73歲。在他身后,千畝茶園連綿碧浪,每年,吸引無數游客自駕前來采茶、品茶、制茶文化等。
隨著高鐵開通,今后人們來定心茶園又多了一種選擇。在張節明計劃中,未來將推動茶葉“上高鐵”,讓巴南茶文化走出重慶,走向全國。
產業涅槃
高鐵經濟走廊的崛起
高鐵飛馳的方向,區域經濟邏輯也在重塑。這條通道將重慶與海峽西岸經濟區、長江中游城市群緊密聯結,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流動的壁壘被打破。
當沿海企業西望時,巴南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和相對較低的運營成本,因高鐵而更具吸引力。
國內鎂合金輕量化部件龍頭企業——江蘇宜鎂泰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帶著10億資金落戶巴南。“巴南雄厚的制造底蘊和‘鏈主+配套’的產業生態,讓我們看到了技術轉化與市場拓展的雙重空間。”江蘇宜鎂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坦言。

作為國內半固態鎂合金成型技術領域的“隱形冠軍”,其憑借50余項核心專利構建技術壁壘,工業母機設備、精密零部件年產能分別達300臺套、1000萬件,是少數實現“設備研發—模具設計—部件智造”全鏈條閉環的領軍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3C電子等高端領域。此次落地巴南創新基地,將為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33618”現代產業集群注入新動能。
渝廈高鐵開通,這條軌道,正成為產業轉移與升級的隱形橋梁。在巴南,這片熱土已集聚五大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領域,重慶國際生物城躋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國內首個生物人工肝產業化基地項目投產,為廣大肝衰竭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數智經濟領域,騰龍5G產業園打造西部最大單體數據中心,正借高鐵人才流加速擴容,吸引一大批大數據相關軟硬件企業集聚,輻射整個西南地區。
高端裝備、商貿物流、生態創新三大產業如同精密齒輪,在高鐵帶來的時空壓縮中咬合運轉,成為巴南打造高鐵經濟的亮點。
文脈千里
四大文旅IP交織成網
高鐵開通之際,巴南的文旅品牌早已布局縱深。四大名片——“古鎮、溫泉、巴縣老院子、美麗鄉村”交織成網。
南溫泉景區內,建文殿與彭氏民居靜立林間。而升級中的“半邊戲街”與“南泉十二時辰”項目,讓紅色記憶與現代潮玩共生,創建出“不夜南泉”獨特IP;
東溫泉片區則瞄準高端康養,按照熱洞灣區與錫灘半島等產業布局引入資本,結合衛生院康復醫療項目,打造大健康產業高地。

穿行巴南山水,巴縣老院子悄然蘇醒。天星寺鎮的別花山房,黑瓦白墻掩映綠林,這座道光年間的老宅變身為精品民宿。楊滄白故居、彭氏民居、黃家大院、云林天鄉等十處院落被命名為首批“巴縣老院子”,從歷史遺存升級為文旅地標。木洞古鎮沖刺4A景區,豐盛古鎮修繕改造如火如荼,紫云寨的沉浸式街區與響水湖的濱水休閑區正重塑旅游體驗。

巴南的沿江步道,則成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的亮點。市民在江畔搭帳篷、放風箏的身影,印證著生態與人文的和諧。重慶系統梳理長江文化脈絡,核實不可移動文物2.6萬處,讓文化遺產成為城市發展的根系,其中就包括巴文化。
渝廈高鐵呼嘯而過,巴南更宏大的圖景正在展開。渝廈高鐵開通后,巴南文旅將強勁發力,錨定國家戰略部署,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努力建成“老巴縣、最重慶”品質生活休閑目的地,讓萬千游客在巴南邂逅“詩與遠方”的最美畫卷。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