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得見管不著” 如今“接得住管得好” 大渡口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2025-06-30 06:15:19 來源: 重慶日報
6月21日,星期六,大渡口區司法局會議室一大早就響起了討論聲,副局長袁慧正在與相關科室、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員一起,就開發“聯合法智審核一件事”數字應用一事進行討論,力爭該應用能于年內上線。
“大渡口區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近44萬常住人口,高效的城市治理是提升區域競爭力、吸引力、宜居度、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大渡口區委書記張果介紹,今年以來,大渡口積極探索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賦能超大城市治理,在全市率先實現鎮街執法規范化建設全覆蓋,設立全市首家法制審核中心,全區8個鎮街還結合實際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執法模式、場景,為重慶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提供了寶貴實踐。
賦權基層讓執法觸角延伸到治理末梢
6月20日晚,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鋼花村片區一改昔日擁堵景象,車輛停放有序,人行道上居民閑庭信步。
該片區共有13棟樓房、548戶居民,居民出入小區僅有一條寬約4米、長約120米的水泥路。由于周圍停車場少,以前一些人就沿道路隨意停車,居民出行不便,也堵塞了消防通道,帶來安全隱患。
“區里曾多次開展打通生命通道夜間專項行動,短期效果不錯,但過不了多久就又是老樣子。”新山村街道政法委員曾小強說,過去鎮街一級行政執法權受限,行政執法需要上級機關統一開展或者派駐執法隊伍,因此處理滯后,存在執法盲區,而且治標不治本。
破局始于“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的系統推進。大渡口設置了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共5支區級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在8個鎮街再分別設立一支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整合人員、延伸執法觸角、提高執法效率。目前,全區共有綜合行政執法隊員195人,其中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隊員74人,基層執法人員數量增加了47%,執法人員活躍度增長了85%。
“我們還針對鎮街實際所需的執法事項進行賦權,將區住房城鄉建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城市管理局等多個部門的行政執法權下放到鎮街。”該區司法局局長周煜說,剛開始有人擔心,一攬子事情交給鎮街,會不會增加基層負擔,“從表面上看,鎮街需要管理的事項的確更多了,但是減少了大量部門協調和上報下傳等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看得見管不著’的常態,基層治理變得更精準高效。”
新山村街道鋼花村片區車道堵塞問題就是在改革中被“治”好的。曾小強介紹,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在增加執法頻次,嚴厲整頓亂停行為的基礎上,幫助社區引入第三方公司翻修道路,在入口處安裝智能車閘,在道路一側規劃了37個停車位,并制定停車場管理維護辦法。停車場的六成收益將用于小區的基礎設施維護,優化群眾居住環境。
據統計,自改革實施以來,大渡口區全量認領兩批次市級劃轉行政執法改革事項共1026項,全區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及鎮街共認領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事項6352項,在全市名列前茅。
法制審核中心推動執法標準統一化
賦權基層之后的新挑戰是,如何讓基層“接得住管得好”?
“全市第一批劃轉事項中有255項屬于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包括建設工程管理、物業管理等,其中不少對我們來說都是新東西。”大渡口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市容大隊副大隊長鄧安說,尤其是在執法時對違法事實的認定、裁量基準的適用等方面,把握不準。
“這是‘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中的共性問題。”袁慧說,為提高執法專業化水平和效率,大渡口設立了全市首家法制審核中心,匯集法律顧問、專家學者和各部門的業務骨干,對各行政執法部門、各鎮街提請會商審核的重大執法決定開展會商審核,指導解決執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每個鎮街設置1—2名綜合執法法制審核崗,負責本鎮街行政執法決定的日常審核工作。
比如,茄子溪街道一家企業在進行建筑土方、工程渣土施工時,未采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按規定將被處罰,但鄧安不熟悉業務流程,一時無從下手。
有了法制審核中心,鄧安將案件提交后,一場跨部門“會診”迅速展開:住建、城管、司法等領域專家圍繞調查取證、法律適用等環節出具專業意見,最終認定企業屬非主觀違法,依法從輕處罰,案件從接案到辦結僅用幾天時間,時效較過去大大提升。
“近一年以來,經過法制審核中心多次理論指導和實操,區級、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的整體素養有了顯著提升,能夠獨立處理大部分案件。”該區住房城鄉建委治安站站長王寧波說,更重要的是,審核中心推動了執法標準統一化。過去同一類案件,不同部門處罰尺度可能不一,現在通過集體會商,裁量基準誤差大大減少,標準化執法體系逐步形成。
“一鎮街一特色”基層執法場景遍地開花
隨著陣地建設日漸完善、隊伍業務能力不斷增強,大渡口區各個鎮街也紛紛結合基層實際,打造了一批具有復制、推廣價值的執法場景。
每天清晨、傍晚,位于新山村街道的大渡口公園總是人來人往。“每天至少有上萬人到公園休閑散步,這也衍生了占道經營、消防通道堵塞、噪音大等問題。”曾小強說,以往通過人力巡邏,不僅時間有限,對噪音等問題的取證也很困難,整體執法效果欠佳。
新山村街道在全市率先探索物聯感知系統與“執法+監督”應用相結合:通過匯總公園周邊的物聯感知設備,把設備數據接入大渡口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通過AI算法識別違法行為,再將違法信息接入市司法局開發的“執法+監督”應用,執法人員根據線索執法,實現了行政違法線索從物聯感知設備到“執法+監督”應用的全過程閉環處理,從發現違法行為到處置的時間縮短40%以上。
九宮廟街道的義渡古鎮、重鋼工業博物館等沿江景點是熱門打卡地,隨著氣溫上升,長江沿線戲水、非法垂釣、游泳現象頻發。為治理好轄區內近2公里的江岸線,九宮廟街道在沿江區域新建18個物聯感知設備,配備擴音器,并搭載防釣魚、防溺水、區域入侵、煙霧報警等AI算法;在全市率先貫通使用市農業農村委開發的“長江治漁”系統,實現信息互通,一旦出現沿江人群聚集超量、違規垂釣或火情,系統便立即觸發預警,自動播放防溺水、禁漁語音提示,執法隊伍再根據預警信息采取行動,讓沿江公共空間安全管理更高效。
八橋鎮創新推出精準服務市場主體“三色”工作法,以區級部門信用評級為基礎,結合基層執法關切的市容、環保、消防等內容,制定市場主體執法信用評價標準,并摸排生成評分,最終形成綠、黃、紅“三色”等級,每季度動態調整顏色等級。對綠色主體采取激勵優先+服務前置,全年免除行政檢查;對黃色主體采取修復引導+動態跟蹤,每季度按2%比例雙隨機抽查;對紅色主體采取攻堅整治+信用重塑,每月按5%比例雙隨機抽查。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郭曉靜 周傳勇
責任編輯: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