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春風滿盛城——萬盛推動社風民風持續向好
2025-06-24 10:03:4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劉亞蘭)清晨,陽光灑在天梯廣場,老人們伴著悠揚的音樂打太極,孩童在干凈整潔的步道上嬉笑奔跑;轉角處的背街小巷,墻面繪滿創意文明彩繪,垃圾分類督導員耐心指導居民分類投放;以正在開展的學習教育為契機,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整治大操大辦、鋪張攀比等陋習……
如今,文明的氣息浸潤著萬盛的每個角落,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是多方齊心共唱文明之韻的生動寫照。
凝聚文明“一股勁” 奏響城市“和諧曲”
一座城市的文明建設從來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眾人齊心的“大合唱”。近年來,萬盛經開區堅持“一盤棋”思想,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
為進一步推進社會風氣建設,6月4日,該區召開“春風滿巴渝 盛城煥新顏”社會風氣建設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社會風氣是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各部門要以此次推進會為契機,將“一盤棋”思想貫穿工作始終,深化跨部門協作,形成強大合力。會議明確,將通過強化宣傳引導、創新活動形式、完善監督機制等一系列舉措,推動社會風氣提升行動走深走實。
文明機制“走心”,讓治理更高效。該區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交通、公安、城管、鎮街等部門聯合開展交通安全巡回宣講、文明交通示范倡導、交通安全文化傳播、警示宣傳曝光等行動800余場次,通過協同治理,市民文明素養與法治意識顯著提升。
文明隊伍“上心”,讓新風更暖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渝好空間”、黨員之家、農家書屋等陣地成為文明傳播的“樞紐站”,“文明宣講團”“溱州風雅頌”“盛城青鋒”等隊伍活躍在城鄉各處。“鄰里有愛”活動中,萬盛街道萬新社區的退休教師李阿姨主動當起“家風故事講述人”,用自家的孝老愛親故事,感染了眾多居民;萬東鎮海棠社區的“幸福對對碰”活動則為獨居老人和熱心家庭牽線,讓孤寡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全區3000余場“鄰聚萬家”品牌活動如春風化雨,滋養著群眾心田。
文明活動“入心”,讓實踐更貼心。該區創新推行“文明積分制”,累計發放積分卡1.5萬張,將環境衛生、鄰里互助等納入積分管理,群眾可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同時,緊扣“小案小事”“十亂整治”與國家旅游度假區創建,多形式開展“文明禮儀”“文明超市”等“微宣講+”系列活動,采用“花小錢辦大事”的模式,讓文明實踐活動真正走進群眾生活。
點燃共建“熱火焰” 匯聚文明“向心潮”
“服從‘紅白理事會’管理,喜事新辦,喪事從儉,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操大辦……”夜幕降臨,在叢林鎮綠水村村務公開欄,幾名村民聚在一起閱讀《村規民約》。
“好記又順口,簡單又明了,多讀幾遍都能背下來。”村民笑著說。幾百字的《村規民約》,涉及村風民俗、道德精神、移風易俗等多個方面。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綠水村的村干部逐門入戶講解《村規民約》。同時,該村充分發揮黨員示范作用,帶頭宣傳、帶頭參與、帶頭執行《村規民約》,共同營造“整整齊齊、干干凈凈、漂漂亮亮、和和美美”基層自治文明新風。
對移風易俗,村民李玉春十分贊成:“以前辦酒席,都講究排場比闊氣,其實誰不覺得是個負擔呀?可就是抹不開面子。這下可好了,黨員干部都帶頭做出改變,咱們跟著做,心里踏實,也不用為難了。”
事實上,這只是該區通過“育文明、送文明”舉措,讓群眾從文明建設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受益者的一個縮影。
在“育文明”方面,該區啟動“春風滿巴渝 盛城煥新顏”社會風氣提升行動,制作36個公益海報和主題微短片,建成1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15分鐘文明實踐圈”,結合“文明行為促進月”“清明節”等重要節慶節點,圍繞五大行動主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1萬余場次;針對交通出行、垃圾分類等重點領域,開展“文明勸導”“陋習曝光”“不禮讓斑馬線”等專項行動,推動文明習慣“內化于心”。
“送文明”舉措則聚焦群眾需求,變“單向輸出”為“雙向互動”。通過組建“文明使者”、雷鋒的士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文明進萬家”活動,打造“文化惠民直通車”品牌,秉持“按需配送”的貼心服務理念,深入社區、鄉村等地,累計開展健康義診、家電維修、法律咨詢等便民服務300余場,惠及2.1萬余人次。
載體煥新“添活力”細胞躍動“綻文明”
創新載體如同激活文明建設的“神經末梢”,讓文明新風在基層蓬勃生長。
聯動打造,實體陣地成為文明的“放大器”。濱江休閑小廣場,總會定期上演文藝演出,節目巧妙地將文明與講故事、打快板、知識問答相結合。市民李昌祥感慨道:“這個小廣場不僅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能在喝茶的間隙學到文明知識,特別有意義。”
漫步在東林街道和平村社區,一幅幅作品主題鮮明:鄰里互助的溫馨場景、垃圾分類的正確方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原本斑駁的墻面搖身一變,成了色彩斑斕的文化墻,更“化身”居民們接受文明教育的“露天課堂”。
如今,該區累計創建區級文明細胞394個,首批打造20個“文明工商戶”,實現文明村鎮創建率達98%、文明校園100%全覆蓋,這些實體陣地形成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輻射效應,群眾在此找到了參與文明建設的樂趣與歸屬感。
云端賦能,構建好人“生態圈”。該區依托“文明萬萬”視頻號,推出“春風滿巴渝”“文明微課堂”“尋找微光”等特色專欄,通過短視頻、直播講述文明故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相關內容累計瀏覽量已超過500萬。同時,深耕“好人在行動”品牌,成功推選“重慶好人”等各級榜樣100余人;開展好人“發布會”“榜樣面對面”等活動300余場,推動“好人進校園”全覆蓋。
“五指聚力”,筑牢未成年人“成長路”。該區創新推出“五指聚力”行動計劃,以“拇指運動、食指閱讀、中指勞動、無名指創造、小指社交”五大載體,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組建由心理教師、網信專家、盛城青鋒等構成的100人“護苗導師團”,實施“文明花骨朵”培育工程,尋找“新時代萬盛好少年”168名,開設“成長加油站”線上社區,推出“城市成長盲盒”“零手機陽光課間”等特色主題活動1000余場次,助力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未來,萬盛將繼續凝聚各方力量,創新實踐,讓文明之歌越唱越響,繪就更加絢麗的幸福畫卷。
責任編輯:王婷婷